風水的歷史發展與基本流派
來源:大易策劃作者:大易策劃時間:2016-01-22點擊:10007
中國風水最早起源于原始時期聚落遺址時代,孕育于先秦,發生于秦漢,傳播于魏晉南北朝,漫延于隋唐五代,盛行于宋代,泛濫于明清。其基本流派有形勢派和理氣派。風水術產生于原始時期,并一直流傳至今,每段歷史時期都由于不同的社會環境而有不同程度的傳播。
風水可以追溯到原始人類的狩獵時期,但當時嚴格意義上的風水術還沒有產生,只是出現了與風水術相關的相地知識,為后來風水術的產生提供了前提。人們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知道擇地而居。
先秦時就有相宅活動,包括相陽宅和相陰宅,先后有盤庚、公劉、周公等人在相地實踐中都作過貢獻。但當時看宅沒有什么禁忌,還沒有發展成一種術數。
毒秦漢:風水術的醞釀時期秦代已經有了相對成熟的地脈觀念。講究風水地脈的習氣無論是在朝廷還是民間都很盛行。漢代時,風水理論開始逐步成形。當時,陰陽、五行、八卦等理論已經出現,并且形成了先哲對宇宙的總體認識構架。這些理論對風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,它奠定了風水最初的理論基礎。
魏晉南北朝:風水術的傳播時期風水術在魏晉流傳很廣,產生了像管輅、郭璞這樣的風水宗師,管輅是三國時的平原術士,以占墓有驗而聞名天下,現在流傳的Ⅸ管氏地理指蒙》就是其經典之作。晉朝郭璞著《葬書>是風水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,這本書專論陰宅,而且幾乎是所有的后世風水學者必學之書。自晉以來,風水學在我國,特別是東南地區開始傳播。
隋朝時,流行卜占葬日與推斷葬地吉兇的做法,出現了有名的相地師蕭吉,著有《相地要錄》、《宅經》、《葬經》、《五行大義>等書,很為后人景仰。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鼎盛時期,各種學術廣泛興起。最突出的表現便是《葬書》的流行以及羅盤的廣泛使用,并出現了張說、浮屠泓、司馬頭陀、楊筠松,丘延翰、曾文遄等一大批名師。當時以東南地區發展最快,以江西派為代表形成了形勢派或巒頭派,以福建派為代表形成了理氣派,大大豐富了風水學理論體系。五代十國,因襲唐代興盛的風水觀,各代皇帝都信風水,到了后周時期,風水術將民間陰曹地府的信仰納入系統之內,使得原本屬地理學之風水學蒙上更迷信之色彩,使人真假難辨。
宋代時期,風水術盛行,出現了許多名師和典著。但是宋代的皇帝對風水的態度差別則很大,有的篤信風水,有的反對風水,有的則持懷疑態度。宋代的風水大師很多,有賴文俊、傅伯通、張鬼靈、蔡元定、徐仁旺等,但宋代記載的風水文獻并不是出自風水師之手,而是由當時很“正統”的學者撰寫。
明清時期,我國風水學發展到了極點。風水學出現了的一個重要支脈——玄空學,當時產生了兩位風水學巨匠,一位是明末清初的蔣大鴻,著有《地理辯
正》,但唯恐天機不可泄露,辭隱意晦,后人難以通曉。真正將玄空風水傳之于世的是清朝的沈竹扔先生,清末民初以后他的后人及弟子根據他的理論編《沈氏玄空學》及《宅運新案》,這兩本書對世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。
這時期之前很多人主張理法與形法相互對抗,如《山洋指迷》中認為只有巒頭派才能解決問題。但明清之后有很多的人開始主張二者合而用之,大大完善了風學水的理論。風水著作較著名的有<陽宅指南》、Ⅸ相地指迷》、《水龍經》等。導讀一奔盛鏟風水的歷史發展與基本流派。
- 上一篇:大易風水和吉祥logo設計
- 下一篇:風水吉祥物
- 您可能喜歡這些
- 您可能需要的服務